近日,重庆市教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区县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6%以下,初中生近视率控制在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控制在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2017年,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抽样显示,小学段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3.46%,初中段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3.21%,高中段学生近视检出率为78.59%。
消除书本在课桌上“堆长城”现象
《方案》指出,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
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中小学校教室要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座位。使用固定课桌椅的学校,每个教室至少配置3种型号,且每学期应进行适应学生身高、坐高的课桌椅调配;使用可调节课桌椅的学校,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适应学生身高、坐高的课桌椅高度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书本在课桌上“堆长城”的现象,切实改善学生阅读、书写用眼环境。
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有时长限制
《方案》提到,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学前教育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年级变化实时转移、更新。严格落实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配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的视力监测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2次视力监测。
在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1小时以上
《方案》指出,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建立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
为确保落实,《方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各区县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区县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同时,建立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办法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制订的相关办法执行,在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核实各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基础上,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区县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XuYiedu.cn声明:此消息系转载网络,XuYiedu.cn(盱眙教育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