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的主题演讲于12月7日~8日在瑞典举行,并面向公众开放。每场正式演讲开始前,诺尔贝基金会的相关委员会都会向公众分享获奖者的一些小故事。这堪比学术演讲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2月7日上午9:30,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的是诺贝尔化学、物理和经济学奖新闻发布会。其中,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为诺贝尔奖117年历史上的第三位物理学奖女得主。另一位获奖者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则是历史上第五位化学奖女得主。她们和历史上唯一先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居里夫人共同载入史册。
当天14时,201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的演讲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主礼堂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在今年10月1日,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发表演讲。他们以“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诺奖表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逸男 特派瑞典报道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逸男、视觉中国
詹姆斯·艾利森
高中差点没毕业 直接函授学习
艾利森于1948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以石油开采为主业的艾里斯小城。他的父亲是镇上的一名外科医生,小时候,艾利森偶尔会跟随父亲上门出诊。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项不能“出错”的职业,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并不是他往后想要的道路,相反,他更加对允许试错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高中时期,他遇到一位因宗教信仰而不愿意教进化论的生物老师。这惹恼了血气方刚的艾利森,“没有达尔文的生物课就像没有牛顿的物理课。”他选择执拗地不去上生物课。这一叛逆行为使得他差点无法高中毕业,并一度闹到校委会。
幸运的是,艾利森最终和老师达成一致,通过函授方式直接上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生物课,得以高中毕业。他在体育馆旁边一间单独的教室内自己看书研读,虽然总是被经过的同学和体育教练嘲笑,但这种方式却给了他独立思考的巨大空间。16岁时,艾利森正式就读德州大学,并相继获得生物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十一岁时,艾利森的母亲因淋巴瘤去世。四年后,他的两位叔叔也相继因肺癌和黑色素瘤被夺去生命。病魔并没有就此罢手。2005年,他的大哥死于前列腺癌。在哥哥的葬礼仅仅一周后,他自己也诊断出前列腺癌,几年前又发现黑色素瘤。好在确诊得早,他已成功治愈。艾利森在采访中表示,这种成长生涯为他在寻找常规化疗之外的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音乐也是艾利森的人生秘方之一。他的拿手乐器是口琴,并在2008年协助成立“检查点”乐队。
本庶佑
爱问难题 一度问哭年轻女老师
本庶佑于194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在科研之外,他十分喜欢音乐和绘画。爱德华·史密斯还介绍,本庶佑很喜欢在旅行中逛博物馆、参加音乐会。作为诺奖得主来到斯德哥尔摩,尽管每天的行程十分紧凑,但诺奖周的传统活动如音乐会、参访诺贝尔博物馆和马丁·路德金纪念馆等活动,并没有让本庶佑因为倒时差的缘故而减轻兴趣。他还是一位运动方面的好手,尤其钟爱网球、棒球、篮球,并在30岁开始打高尔夫。
和艾利森的家庭类似,本庶佑的父亲也是一名外科医生,并且本庶佑在高中时期闹过一些风波。当时,他的老师认为他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因为总是问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常规的课本根本无法让本庶佑满足。甚至有一次,因本庶佑不懂情面地指出一位年轻女老师讲课中的错误,差点让这位老师当堂泪奔。从那以后,本庶佑决定,以后再也不在课堂上提问了,而是选择自己看书和思考。这一点,也和艾利森惊人地相似。
唐娜·斯特里克兰
我当然很幸运 媒体对我没误解
当地时间12月8日9时~11时,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主题演讲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其中,唐娜·斯特里克兰一席紫色齐膝西装亮相,演讲现场,唐娜用几张动画小人投篮的展示,将自己在激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生动地展示了出来,现场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在唐娜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她只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及天文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在某大学教师的评分网上,学生对她的评价几乎好坏参半。唐娜对此看得很淡,她告诉记者,“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也有不少人觉得我教得不错呢!”
她的声音洪亮,始终保持着充满感染力的笑容。毕竟,她在多次采访中表示,获得诺奖对她来说是“完全没想到”的事情,“当然很幸运”。刚进入博士阶段的她仅仅是激光物理领域默默无闻的一名新人。她的导师热拉尔·穆鲁在得出制造更高强度、更短脉冲的方法后,交给当时还在实验室的唐娜去调试装置。正是这一实验成就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并在20余年后被授予诺贝尔奖。这被称为“跟对导师”的典型例子。对此,唐娜笑着简单解释了自己的贡献,但也愉快地表示“媒体没有误解”。或许,在无数采访和活动邀请的轰炸后,这些声音对她而言并不重要了。
XuYiedu.cn声明:此消息系转载网络,XuYiedu.cn(盱眙教育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