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新昌县沙溪镇董村第一次把“村春晚”搬到了网络上,有趣的形式引来网友关注。村里的农产品也随着节目一起得到了关注。
这些金点子来自于浙江工商大学的一支学生团队。去年10月,浙商大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董村。大学生成立“益农”工作室,主动与当地农户们一起探讨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村庄的改造。
“董村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物流滞后、信息不畅,很多优质农特产品经常滞销,只好亏本销售,实在太可惜了。”浙商大大三学生葛佳楠介绍。“益农”工作室成立后,打出了“董山董水更懂你”的口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并制作了董村宣传的H5页面,让更多的人了解董村。学生们为董村设计了村标,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计。同时,借助线上互联网推介与线下节日活动开展营销宣传。
“益农”带来的经济收入实实在在,村里的水蜜桃价格由每斤3元提高至7元,土鸡蛋销售量涨了3倍,村民在农副产品方面的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500元上升到2000元以上。
XuYiedu.cn声明:此消息系转载网络,XuYiedu.cn(盱眙教育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