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教育网演示站

90后男老师马吉利用心地因材施教

2019-03-25 06:43:59
大三时休学一年前往安徽支持乡村教育工作后的冬夜骑车回学校只为不冤枉学生 90后男老师马吉利用心地因材施教

马吉利,男,1993年出生,在澎雅小学成立时入职。

着一身休闲运动服,皮肤有些黑,爱笑,一个活脱脱的大男孩。这是记者见他的第一眼印象。

落座聊开后,才发现他思想成熟,有一份爱学生爱教育的情怀。虽从教仅三年,却已在岗位上发挥了极大的热量。他既有关注学生情绪起伏波动的同理心和细腻感,又有投身贫困山区支教的“英雄气概”和执行力。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我影响至深。”谈起为何投身教育,马吉利眼里泛光,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大学时就休学一年

走进山村支持乡村教育

马吉利读的是一所师范类院校,他的大学生活,听起来有些传奇。

大二那年,他通过网络,加入一个公益联盟,资助了一个四年级的贫困生,现在该生已升入高中,马吉利还在坚持资助。

大三那年,马吉利向学校提出了休学计划,并只身来到安徽一所山区乡村学校,开启了一年的支教生涯。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该校的校长,也曾是一个孤儿,他为了让更多孩子受到教育而贷款办学。

休学支教,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看来,有些时髦、不可思议,甚至会有人不解。包括当时的辅导员,也有对他做过适当的劝导。只不过,因为加入了公益联盟,看到了太多因为贫穷读不起书的案例,马吉利当时要走的决心相当坚定。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8月12日,我出发前发了一篇日志。身边的同学们才知道我原来是要去支教,他们惊讶之余也都表示支持和鼓励。”问及父母的态度,马吉利一开始是隐瞒的。

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支教的苦还是超出想象的。

这一年时间,马吉利负责学校里面五、六两个年级的语文课。“小朋友们一星期要上35个课时,我一周要上33个课时。”挑战自己的不仅仅是高强度的课程安排,还有难管的孩子。

“刚到学校时,有个小女生跑过来说,我一点都不怕你。因为你是支教老师,很快就会走。”上课时,马吉利需要带着教鞭,通过教鞭敲打桌面的方式来控制班级里吵闹的声音。

XuYiedu.cn声明:此消息系转载网络,XuYiedu.cn(盱眙教育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场。